1643件实物 648张照片 记录芦山美丽涅槃

www.maomin.org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19     来源:四川省人民政府网      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蹲点点位

  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

  历史评价

  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以“新路·新生活”为主题,真实记录和反映了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。作为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、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,纪念馆于2017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“四川省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2020年11月获得“四川省科普基地”称号。

  5月13日午后,芦山县汉姜古城宁静清雅。绿树掩映中,古朴建筑鳞次栉比,亭台、塔楼点缀其中。经历了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后,这座新建的古城拔地而起,气势恢宏地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新生之貌。

  汉姜古城位于芦山县老城区,是芦山县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。顺着古城街道前行,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坐落于此,这是汉姜古城内最早开工建设的建筑。

  2016年4月20日,在芦山强烈地震3周年之际,纪念馆对外试开放。1643件实物、648张照片,完整记录了从抗震救灾、科学重建,到灾区老百姓发展产业,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全部历程。

  展陈理念

  展现重建之路和积极向上的力量

  时任芦山县文新广局纪检组长的张学军,参与了纪念馆修建的全过程。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,张学军在现场待了3个多月。时隔多年,如今再次走进纪念馆,建馆时的景象仍历历在目,“和省内学者、专家一起,边论证边施工,馆里每句话都经过字斟句酌,每处设计都饱含良苦用心。”

  “以‘新路·新生活’为主题,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定下的展陈理念。”张学军说,有别于其他纪念馆,地震纪念馆展陈背后体现的态度尤其重要,“在经历大灾大难后,人们始终要面对未来的生活。我们希望每个走出展厅的人,都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,而非地震带来的伤痛。”

  这种力量来自于展厅所呈现的全面而具体的灾后重建举措。在抗震救灾、科学重建、幸福生活三大展厅里,实物、文字、图片等展品陈列有序,通过场景复原、VR全景、声光电等方式,展现了震后四川克难奋进、砥砺前行、昼夜兼程的科学重建历程。

  除了用文字、文献资料呈现外,纪念馆还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图解。展厅里的电子书,收录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各种规划,参观者可通过红外感应设备,翻动书页,查看总体规划、专项规划、扶持政策等的详细内容。

  “地震发生后,四川探索出一条‘中央统筹指导、地方作为主体、灾区群众广泛参与’的重建新路。”张学军说,“整个展览体现了这段卓有成效的重建之路。”

  展品背后

  温暖故事里有川人震不垮的精神

  纪念馆给人的力量,还来自于展品背后蕴藏的精神。

  “这些展品主要来自从各地征集到的资料和实物。”张学军回忆,当时发出“征集令”后,凡是地震波及的地方,都纷纷踊跃捐赠相关物品。最终,纪念馆收集到2万多件文献资料和8000余件实物。

  让张学军印象最深的是,河北种粮大户李国钦带来的一口直径1.3米的大铁锅。地震发生后,李国钦曾拉运10吨小米来到芦山,在灾区现场支起大铁锅,每天为群众煮小米粥。“看到这口锅我很触动,我也在那喝过粥。”

  不少实物和照片背后,都有类似的温暖故事。“抗癌村支书”袁超、磨刀老人吴锦泉、“瘸腿英雄”张顺贵、“最美志愿者”汪策……纪念馆讲解员刘晓敏参与了展品的征集择选,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她都熟稔于心。“每次讲解,发现最打动大家的还是这些凡人善举。”

  2016年开馆后,展览得到不少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,但在张学军看来,最让他动容的还是得到当地受灾群众的认可。在开馆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张学军一直默默观察着来参观的观众。有一次他见一位参观者徘徊良久,上前询问得知是一位当地受灾群众。

  “和他聊了很久,在他身上,感觉到地震留下的伤痛犹在。看完展览后,他说,总要继续生活,继续工作,展览让他多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。”张学军感慨,“这是四川人震不垮的精神。”

  幸福生活

  建设农旅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

  在幸福生活厅,一处场景模型展示了独具川西民居特色的龙门镇白伙新村。白伙新村是芦山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,恢复重建以来,这里建立起的白伙新村聚居点,成为农村灾后重建“产村相融、农旅结合”的典型代表。

  距离纪念馆30公里的白伙新村,如今绿水青山,一排排民居的屋顶是红色琉璃瓦,墙面是浅黄色,构成一幅美丽宜居乡村图景。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,发展特色产业,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。

  5月13日19时许,白华荣在厨房里忙着做豆花牛柳,这是他店里的招牌菜。在白伙新村聚居点,白华荣的农家乐远近闻名。过去,白华荣一直在外打工。灾后恢复重建时,白华荣回到村里参与建房,并决定留下来开办农家乐。现在每个月,白华荣经营农家乐的收入能达到1万元。

  白伙新村聚居点是芦山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一个缩影,龙门镇共建成38个新村聚居点。8年来,龙门镇的群众凝心聚力、共同奋进,境内实施的项目共163个,总投资10.39亿元,推动新村风貌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取得巨大提升,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取得巨大成就。

 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到白伙新村的照片时,不禁“点赞”:“这是现实照片?我以为是规划图呢,很美!”

  现在,龙门镇正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。龙门镇相关负责人骆毅介绍,龙门镇以“农旅融合、种养循环、观光体验”为发展思路,着力打造十亿级畜禽渔种养核心区,构建产村相融、镇村一体、农旅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。

  通过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+互联网”的方式,实现持续助农增收。目前,引进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成片规模化发展,发展了高山云雾茶2500余亩,建成集茶叶采摘、亲子体验、水上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。2020年,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96元。

  这里曾因地震满目疮痍,如今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,还通过产业发展过上了好日子,在新路上不断开创着新的生活。(张超 黄刚 记者 薛维睿)